学科科研

科学研究

当前位置: 站点首页 > 学科科研 > 科学研究 > 正文

【湖北日报】王敏:建设规模宏大的卓越工程师队伍

发布日期:2024-02-23    作者:     来源: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     点击:

□ 王敏

习近平总书记强调:“面向未来,要进一步加大工程技术人才自主培养力度,不断提高工程师的社会地位,为他们成才建功创造条件,营造见贤思齐、埋头苦干、攻坚克难、创新争先的浓厚氛围,加快建设规模宏大的卓越工程师队伍。”这凸显出党中央对新时代新征程的战略考量与蓝图擘画,为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卓越工程师指明了前进方向、提供了根本遵循。

建设规模宏大的卓越工程师队伍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支撑点。科技创新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一个关键变量,进入21世纪以来,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焦点,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,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“牛鼻子”,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,谁就能占领先机、赢得优势。反之,则会遭遇发展动力衰减和能力天花板。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“强劲筋骨”支撑民族复兴伟业,这是面向未来的必然选择。卓越工程师是站在国际科研前沿引领科技自主创新,承担国家战略科技任务,支撑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主的重要力量。当前,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工业4.0正在加速推动人类第四次工业革命,其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队伍,尤其是掌握科学知识与动手技能的卓越工程师。我国工程师数量虽然位居世界前列,但多而不强的问题依然存在、顶尖人才缺口仍然很大,还不能完全满足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需要。建设规模宏大的卓越工程师队伍,对我国赢得未来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的先机,掌握新产业、新赛道发展的主动权具有重要意义。

立足新兴产业,做好培养卓越工程师的战略布局。以产聚才,吸引更多优秀青年人才投身工程科技创新。“产业链发展促使人才链聚集,人才链聚集将进一步补强产业链升级,最终形成良性循环模式。”我们要主动布局未来战略所需工程科技产业,超前布局未来战略必争领域工程科技产业,重点围绕光电子信息、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、生命健康、高端装备制造、北斗等我省优势产业,重大基础设施建设,绿色低碳等未来发展新赛道,以高新产业的发展支撑卓越工程师的培育。以校育才,扩大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供给规模。适度超前布局面向未来产业的学科专业,进一步引导省属高校优化学科专业布局,加快打造第三代半导体、元宇宙、前沿新材料、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领域发展亟需的交叉学科专业,在优化结构的基础上,提高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队伍的数量与质量供给。

聚焦产教融合,创新卓越工程师协同育人机制。以协同育人主体建设为抓手。一方面,加强“高校+职校”合作育人,完善工程师人才培养体系。通过工程教育平台共建、教师交流互动、员工学分互认等方式,构建“职业院校—本科—硕博终身学习”高效衔接、技能递进的工程教育培养体系。另一方面,探索“学校+企业”协同育人,打通工程师培养从学校课堂到企业实践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注重激发企业参与积极性,通过探索将教育投入作为企业研发费用加以扣除、给予企业积分奖励等激励方式,鼓励龙头企业和科技型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、课程体系构建、工程实践等全过程,推行“校内导师+行业导师”双导师制,构建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三级实施体系,搭建校企对接平台,以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需求推动人才培养改革。以协同育人机制建设为纽带。一手抓主体资源整合,发挥各类主体资源优势与融合创新动力,改进教学资源和教学质量,搭建好资源整合这座“桥梁”。一手抓合作关系网络,以松散耦合关系网络拓展资源获取渠道与协同育人范围,再以紧密合作网络稳固核心资源的深度挖掘与长效利用。通过调节主体间关系机制促进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步调一致,实现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长效合作。

尊重成长规律,健全卓越工程师评价体制机制。工程师的成长依次经历三个阶段:接受工程教育阶段,获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;工程团队格认证阶段,经过工程实践获得形成性发展,从担任辅助角色到逐渐成长为独立工作甚至带领团队,并通过相关组织的认证获得工程团队格;进行持续职业发展活动阶段。基于工程师成长的三个阶段,健全卓越工程师的评价标准体系,以评促培,以评促教。纵向上,以锻造爱党报国、敬业奉献、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、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核心素养为主线,以学位授予、工程团队格认证和职称评审为抓手,构建贯穿三个阶段层次分明又相互衔接的螺旋递进式评价标准体系。横向上,结合不同行业实际需求以及学科专业特点,重点评价其掌握必备专业理论知识和解决工程技术难题、技术创造发明、技术推广应用、工程项目设计、工艺流程标准开发等实际能力和业绩,细化卓越工程师行业分类评价维度和指标体系,推动形成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卓越工程师分类评价体系。探索建立卓越工程师培养评价共同体,推动龙头企业、行业协会、工科院校等工程人才使用与培养评价体系有效衔接。

营造工程师文化,优化卓越工程师职业发展环境。工程师是推动工程科技造福人类、创造未来的重要力量,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,“工程师精神”与“科学家精神”“工匠精神”共同组成我国新时代科技人才的精神体系。要在全社会营造崇尚工程科技、崇尚创新文化、尊重工程师的良好氛围,大力弘扬工程师精神、宣传工程师文化,提升各界人士对工程师的社会认同。同时要引导工程师涵养良好职业操守,永远把党和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,永远把敬业奉献融入血脉,永远把追求卓越作为标杆,永远把团结协作作为法宝,提升工程师群体的自我认同,用强大的精神力量为工程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有力支撑。此次“国家工程师奖”树立了一批工程技术领域的先进典型,有利于在全社会营造崇尚工程技术创新、尊重工程师的浓厚氛围,有利于激励动员广大工程师奋进新征程、建功新时代。

(作者单位: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)

原文链接:https://epaper.hubeidaily.net/pc/content/202402/19/content_263417.html


上一条:【湖北日报】王昊:处理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若干重大关系
下一条:【湖北日报】卢瑶:用法治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